贵州:电力体制改革实现“六个化”
作者:深电能 发布时间:2016-06-28 16:38:51
一、主要做法
(一)打破统购统销旧格局,建立输配电新机制。
一是转变政府输配电价监管方式。围绕“建机制、强监管”的目标,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行业现状等特点,合理核定输配电价成本,科学确定输配电价总水平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二是改革规范电网运营模式。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水平,电网企业不再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用户或售电主体按照其接入的电网电压等级所对应的输配电价支付电网输电费用。三是认真组织电价成本监审和报批。《贵州电网2016—2018年输配电价方案》获国家批复并已于2016年3月15日开始实施,我省输电环节过网费每千瓦时下降1.66分,其中大工业用电过网费下降3.06分。
(二)健全市场交易新规则,创建独立规范新平台。
一是规范和明确市场主体。研究制定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贵州省电力市场主体注册管理办法、2016年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明确贵州电力市场的总体设计、实施路径、主要任务、市场运行、信用体系建设等,推进电力交易市场化、规范化。二是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多方直接交易。截至目前,注册市场主体达1159个,完成第一批公示并注册备案市场主体918个,第二批公示市场主体241家。三是建立相对独立的市场交易平台。按照“政府主导,共同组建,稳妥推进”原则,在开展跨界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与南方电网公司多次沟通协调,重新组建贵州电网公司占80%、贵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20%的股份制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国首个多股东有限公司制的省级电力交易机构。
(三)着力解决地方电网老问题,开创配网建设新模式。
积极培育配售电业务主体,引导社会资本组建售电公司,着力解决地方电网未形成配售市场、配售电侧投资主体单一、没有社会资本进入配售电市场及投资的有效途径等问题。选取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和拥有自己供电营业区的兴义市作为改革试点,制定售电侧改革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指导贵安新区直管区按照贵州电网公司、贵安新区、社会资本4:3:3的股比构架组建配售电有限公司,选择5家发电集团和用户作为社会资本参股,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对贵安新区直管区范围内110千伏及以下电网资产核算。指导兴义市地方电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向国家申报将兴义市电力公司纳入2016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中央预算投资独立承贷主体,独立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四)实施西电东送大战略,创建跨省交易新机制。
一是探索建立“政府定价+市场调节”的定价机制。建立“计划+市场”的西电东送新机制,将我省“西电东送"电量区分为存量和增量,计划数按不低于2015年送电量来确定,超出部分按市场机制落实。二是以“黔电送深”项目为基础开展跨区域直接交易试点,推进电力扶贫。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下发《关于以黔电送深项目为基础开展跨区域直接交易试点的复函》,对“黔电送深”项目给予青定,并明确织金电厂通过直购方式将电力直送深圳。签订了《贵州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能源合作框架协议》,并与重庆市达成意向,将华润毕节电厂(4×660MW)燃煤发电项目纳入重庆市“十三五”电力规划和电力电量平衡,力争2018年建成后实施。
二是取得成效
从推出全国首个地方版电改方案到2015年11月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电改综合试点省区,贵州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多方参股、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的市场交易机构,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市场管理委员会,在全国首创电力交易指数,实现了“六个化”。
(一)交易机构公司化。贵州电力交易中心股份制公司的成立,直接实现了交易机构的相对独立运行。电力交易机构按照政府批准的章程和规则为电力市场交易提供服务,由贵州电网公司牵头,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用户代表参与,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省发改、经信、能源、监管办等部门依据职责对电力交易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对不符合市场交易规则的行为实行否决,以利于维护电力市场公开、公正、公平,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二)交易平台数字化。电力交易机构以“依托互联网、运用大数据”为原则,重新设计、优化市场交易平台的配套软硬件设施。2016年4月22日,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暨智能化电力交易系统正式投运,标志着贵州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交易中心以功能全面、信息集成度高的特点承担市场主体注船和管理、市场交易组织、交易结算、交易平台建设和运营、市场信息披露等核心任务,贵州电力交易迈入大数据时代。
(三)交易机制市场化。电改后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电力用户达到943家,比电改前增加445家;大工业用户80%的电量通过市场化交易,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工业用户扩大到1000千伏安及以上的所有用户,基本覆盖了我省有色、化工、冶金、建材、装备、电子、医药等传统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签约电量达到417亿千瓦时,比电改前实际完成的大用户直供电增加244亿千瓦时,预计占省内售电量45%以上,占比排全国第一。今年1-5月,全省直接交易合同计划电量153.55亿千瓦时,实际完成127.5亿千瓦时,合同计划完成率为83%,直接交易电量占省内售电量比例为35.7%,减少企业电费支出16亿元,促进了用电企业“用得起”、发电企业“发得多”、供电企业“收入增”,推动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四)改革红利多样化。受经济下行大环境的影响,电改前我省有色、冶金、化工等行业经营困难,减产停产压力大。电改后,通过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稳住了约150亿千瓦时的电力市场。已经停产的铝业企业正在做复产准备,预计8月底可以实现复产,同时电解锰、铁合金等行业复产明显,预计可以增加50亿千瓦时以上的电力需求。改革前,由于未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输配电价未单独核定,参加大用户直接交易的电力用户终端价格仅下降0.03-0.05元/千瓦时。改革后,通过降低用电成本拉动了工业经济发展。今年我省大工业用电价格下降0.12元/千瓦时,预计带动大工业降低用电成本64亿元,增加用电量87亿千瓦时。1-5月,省内全社会用电量48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1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323.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7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2个百分点。大数据中心用电价格降至0.35元/千瓦时,可带动大数据企业降低用电成本1亿元,初步形成电力价格“洼地”,重点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明显增强。
(五)售电公司多元化。目前,全省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售电公司43家,其中国企售电公司10家,国企和民营混合售电公司2家,民企售电公司31家。贵州电网公司对兴义市地方电力公司的代管关系已解除,兴义市地方电网范围内实现了发、输、配、售分开,由兴义市电力公司独立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贵安新区直管区拟组建的配售电公司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组建方案已经联席会议讨论通过,拟于6月24日完成工商注册,6月28日挂牌成立,8月31日正式运营。
(六)跨省交易制度化。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广东省、深圳市及南方电网公司等多方支持下,与“西电东送”受电省初步达成了“计划+市场”新机制的共识,今年计划送广东电量500亿千瓦时(含送深圳30亿千瓦时),1-5月已送出18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同时,已与重庆涪陵、黔江,湖南怀化等周边地区企业洽谈,截至5月底,签约电量达到50亿千瓦时,较2015年新增了20亿千瓦时的外送电量。
(来源:贵州微能源)